股票杠杆账户 储能行业破万“卷”, 看全能冠军阳光电源如何思考与行动?
2025年股票杠杆账户,必然是储能行业较为艰难的一年。
政策方面,自去年以来,全国超过20个省份发布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,叠加今年“136号文”明确叫停强制配储,储能行业正从“政策扶持期”迈向“市场化竞争期”;
技术方面,包括AI等在内的前沿技术正在与储能行业深度融合,行业从“经验驱动”迈向“智能驱动”的变革时期;
市场方面,储能行业越来越“卷”,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。国内,整个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,由此也带来“价格战”加剧、造假现象屡见不鲜等问题;海外,贸易壁垒和关税战持续加码,中国储能出海的空间不断被压缩。
上述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,对储能企业的技术迭代能力、成本管控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那么,中国储能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些新形势和新变革?
近日,阳光电源(SZ:300274)在北京举行了一场PhDTalk活动,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,并分享了公司的一些实践。
AI等新技术破内卷
从2023年开始,储能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滑。到了2025年,价格仍然在下探。
2024年,碳酸锂从年初约9.6万元/吨跌至年底7.6万元/吨,2025年仍处低位;储能电芯均价已经从2023年初的0.9元/Wh降至如今的0.3元/Wh左右;2024年,2h储能系统集采/框采均价为0.587元/Wh,2025年,部分储能系统报价已经低至0.3元/Wh左右。
阳光电源认为,价格下降是市场规模化与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,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,这也是推动行业迈向成熟的关键动力。
在价格持续下滑同时,行业乱象开始出现,部分企业低于成本价“竞标”,采用见不得光的方式来减少成本,如使用劣质器件、器件简配、参数虚标等。
对此,阳光电源呼吁,储能企业应该坚持以优质产品来面对市场竞争,以技术创新降低客户的投资和使用成本。
在技术创新降本、打造优质产品方面,阳光电源做出了许多实践。在PhDTalk活动现场,阳光电源工商业储能产品线总经理曹伟从三个维度分享了公司通过AI与工商业储能融合来提质降本的经验。
在能量管理维度,如果用传统方式管理数千颗电芯,很难精准预测风险。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产品通过结合AI技术,对电芯运行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合理判断,从而提前预警电池问题,从“静态策略”迭代到了“动态自进化”。
在电网调度维度,在新型电力系统中,电网调度需实时处理气象、电价、负荷、设备状态等上万个变量,人工规则最多覆盖20%场景。阳光电源通过数据驱动建模、多目标优化、实时预测决策,让电网调度从“被动响应”迭代到“主动构网”。
在电力交易维度,阳光电源不断解决传统电力交易的“预测不准、决策不优、风险失控”难题,实现从经验定价到算法定价,使电力交易从“人工报价”迭代到“算法套利”。
曹伟表示,AI正成为储能系统的“智慧大脑”,其价值已从“效率提升工具”升级为“重构商业模式的底层引擎”。
坚持长期主义,深耕应用场景
当前的储能行业,低价中标比比皆是,这与业主过度重视初始成本有关。但是,储能电站的生命周期不止一两年,而是十多年。许多低价中标者,难以保障产品长期、安全、稳定地运营。
另外,储能电站的价值在于以最低的运营成本获取最高的投资收益,而这些都需要储能电站在长期运营中实现。因此,储能电站更需要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待其价值。
阳光电源呼吁,储能系统集成厂商应从真实的场景出发、从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长期价值出发,来做好产品,以创新来促进储能价值增长。
具体来看,阳光电源重点强调了三点:关注工商业储能各类应用场景,为用户提供多元场景解决方案;从“卷价格”走向“卷价值”,让储能为客户带来持续价值;坚持长期主义,走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针对场景解决方案,曹伟认为:“好电芯不等于好产品,好产品不代表好的场景解决方案。”
曹伟以工商储领域为例,讲述了公司重点关注的五大场景中的实践:
第一是复杂电网场景。阳光电源行业最早提出“工商储构网”概念,以此让储能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电网、主动治理电网,改善电能质量,助力工商业场景用电安全稳定。
第二是光伏场景。该场景存在消纳难、波动性问题。阳光电源具备交流耦合与直流耦合两种方案,灵活面对已有光伏配储场景和新建光储场景,可节约改造成本10%以上、节约30%的调试时间。
第三是储充场景。阳光电源自研光储充整套产品解决方案,突破场站内功率限制,通过光储充高效协同、绿电消纳与峰谷套利等,助力客户进一步提升场站收益。
第四是微电网场景。通过三相四线助力实现100%负载平衡、并具备柴发优化、无缝并离网切换、黑启动等助力微电网平稳用能。
第五是大工业场景。针对此,阳光电源开发了“专为大工业”而生的835CS系列产品。
针对价格、价值方面,阳光电源认为,随着行业规模化发展和技术进步,价格可能会往下走,但绝对不是搞噱头、无序降价。要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,工商业储能厂商应提高自己的全天候系统效率,提高安全性,让客户更省心。
针对长期主义,阳光电源认为不能把工商储当成“短期”设备,不能不顾其未来衰减等。而是应该视其为金融资产,要保证能够运行15-20年,不断地创造收益。
锻造“全球化”品牌实力
当前,储能企业出海已成主旋律,许多储能企业纷纷把全球化定为公司的下一发展目标。但是,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“全球化”呢?
在Talk现场,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能源转型专家寇楠楠认为,海外用户最看重三点,一是产品竞争力,二是应对不同场景的解决能力和服务支持,第三就是品牌。而对于品牌的建立,必须要做长期、长远的考虑。
阳光电源品牌中心总经理李秋宜则提到,品牌是一家立足“全球化”的公司重要的核心资产,不能仅仅将其视作一个logo,还必须要对其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。
2024年,阳光电源升级品牌内涵,明确品牌价值主张为“连接绿色使命共筑持续价值”(Bridgetoasustainablefuture)。
一般来讲,汉语“连接”一词的大众化英文翻译为“connect”,但阳光电源却用了“bridge”一词。对此,李秋宜解释说,我们更希望能成为全球客户、合作伙伴脚下走向美好未来之路的一座桥。
而对于“sustainablefuture”,李秋宜称其有两层含义:
一层含义是指可持续发展。始终聚焦光伏、风电、储能、电动汽车及充电、氢能等主赛道,将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,助力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色转型。
另一层含义是指阳光电源要与客户、合作伙伴建立一个长久的、共赢共生的关系。阳光电源希望,所有客户和合作伙伴都可以在合作中获利、获益。
李秋宜总结说股票杠杆账户,阳光电源一直注重企业为社会、客户、合作伙伴及每个利益相关方带来的持续价值,这是一个走向“全球化”的公司更应该具备的担当。